地震發(fā)生后,被困人員及時合理的自救互救對減少傷亡
、減輕后期的傷殘程度至關重要
。
強烈地震最常見的損傷是顱腦外傷和脊柱、四肢骨折
。救助顱腦損傷時
,首先要保持傷員的呼吸道通暢,迅速將患者口腔內(nèi)的嘔吐物和分泌物清除干凈
,牽拉出舌頭
,以防舌頭后墜和嘔吐物返流到氣管造成窒息。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
,不可用物品堵塞
,以免造成血液返流,引起顱內(nèi)壓升高
,細菌也趁機逆行至顱內(nèi)引起腦膜炎
。傷員要安置側(cè)臥位。對開放性的顱腦外傷可用潔凈的衣物將膨出的腦組織妥善包扎
。值得提醒的是不能輕視頭皮的出血
,頭皮血運豐富,血管不易自行回縮止血
,較大的創(chuàng)口極易導致出血性休克而死亡
。
地震中脊柱骨折導致脊髓損傷的截癱除了坍塌物砸傷所致外,很大一部分是救護中不合理的搬運所造成的
。在互救或自救中如發(fā)現(xiàn)傷員下肢無力或有感覺障礙時
,應警惕有脊柱骨折存在,千萬不能將傷員隨意搬動
,最好是多人同軸搬運
,防止發(fā)生截癱。在轉(zhuǎn)運此類傷員中要用硬式擔架或門板,用寬帶將傷員固定在車的平臺上
,以免顛簸對脊髓造成新的損傷
。頸椎骨折搬動時要保持頭部與身體軸線一致,胸腰椎骨折搬動時身體保持平直
,有截癱時同樣要按上述方法搬動
。對四肢骨折應用現(xiàn)場能夠找到的固定物,如木板
、樹枝
、桌椅腿等,將骨折的部位固定
,固定的范圍包括骨折區(qū)上下兩個關節(jié)
。不宜對開放性骨折進行現(xiàn)場復位
,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
,可用潔凈的衣物先行簡單包扎固定后再進行運轉(zhuǎn)。對骨折部位有明顯出血的傷員
,最好用布帶在骨折部位近端10厘米處捆扎止血
,并用小紙條寫明捆扎止血的時間,為后續(xù)治療提供依據(jù)
。在現(xiàn)場有條件的情況下
,每30分鐘放松止血帶一次,時間30秒~1分鐘
,以避免骨折遠端組織壞死
。
如地震時出現(xiàn)火災,應盡快脫離火災現(xiàn)場
,迅速脫下燃燒的衣帽
,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,或臥地打滾
,也可用水直接澆在身上滅火
。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或在大火中亂跑、呼叫
,避免出現(xiàn)呼吸道的吸入性損傷
。
因胸部受到擠壓、碰撞時易發(fā)生肋骨骨折
。此時應用無菌敷料包住傷口,并用繃帶裹緊胸部
岳阳县|
九台市|
深州市|
河池市|
定结县|
大埔区|
南涧|
丹棱县|
德兴市|
丁青县|
临澧县|
彩票|
阳东县|
桐庐县|
南部县|
玉龙|
台东县|
阿尔山市|
武鸣县|
益阳市|
襄樊市|
龙岩市|
阳山县|
响水县|
太和县|
义乌市|
南郑县|
金门县|
龙胜|
台中市|
德钦县|
宣城市|
嵩明县|
枞阳县|
兰州市|
屏东市|
丁青县|
和田县|
陆良县|
封开县|
墨竹工卡县|
,限制肋骨活動;若因肋骨骨折而形成開放性氣胸,則應立即利用現(xiàn)場的物品
,如碗
、盤和潔凈的衣物等,對胸部損傷處進行密閉包扎,減少氣胸和腸管膨出
[ 行業(yè)資訊搜索 ]
[
]
[ 告訴好友 ]
[ 打印本文 ]
[ 關閉窗口 ]
,防止空氣進入胸腔造成肺臟壓縮
。
關鍵詞:
應急救援
- 下一篇: 小貼士:地震中傷員的急救常識
- 上一篇: 小貼士:高樓如何應急避震
